(HS609043)
案例分享
六十餘歲的女士喜好接近大自然,平時與朋友們相約到處遊山玩水,爬山是每週固定的行程。近半年來,走平路時還好,但每逢爬山腳後跟就會疼痛,嚴重時連踩地都會痛,這問題困擾了她半年,一直找不到好方法,最近一個月症狀變本加厲,後來她來到骨科蔡依樽醫師的門診,做了理學檢查 及 骨骼肌肉超音波掃描,才找出診斷原來是跟腱炎 合併 跟骨後滑囊炎。
超音波底下可見跟腱附著處有白色的鈣化點,表示跟腱慢性發炎後合併鈣化。
另外在肌腱深處可見一包深色的區域,是跟骨後滑囊炎的位置。
這些問題跟久走、爬山有關,另外若穿著不適合的鞋子,鞋後跟剛好和腳後跟反覆磨擦,也會增加發炎的機會。
由於這問題已經困擾她半年,經過詳細討論後,骨科蔡依樽醫師為她進行超音波導引注射,在發炎的滑囊內注射微量類固醇,另外由於鈣化處仍有症狀,因此在跟腱退化處做增生注射療法,並教導居家自我復健動作。
病人注射前自我疼痛指數 5分,注射後症狀立即減輕,1週後回診,已完全不痛,自我疼痛指數 0分,又能跟朋友一起遊山玩水,解決了先前因為疼痛痠軟無法自在遊玩的窘境,病人對於治療效果十分滿意。
症狀
●喜歡爬山走路運動,半年來腳後跟痛,只要一爬就痛
●最近一個月症狀加劇,影響生活品質
診斷
1.急性跟骨後滑囊炎 2.慢性跟腱炎
治療
●超音波導引類固醇注射治療、增生注射療法、動作調整、居家復健
效果
長期爬山、走路、跑步都會對足踝後方的跟腱(又稱 阿基里斯肌腱)造成較大的拉力,使用過量導致發炎,反覆發炎的結果導致肌腱病變、退化、鈣化,表現出來的症狀便是腳後跟疼痛,只要爬山、走遠路或跑步症狀就會加劇,局部也會有明顯壓痛點。
遇到類似的情況,一般建議可以嘗試口服藥物消炎止痛、物理治療及居家復健動作舒緩,若這些方法效果不佳,可配合另一種治療方式:局部注射。
對於發炎的滑囊必須以抑制的方式處理,而退化的跟腱則可以考慮用增生注射療法幫助組織修復、強化結構、改善症狀。
只要使用得當,類固醇並非壞東西,同時適當搭配超音波動態導引注射,將藥物直接注射到患部,減少疼痛感、增加精準度,用最少的藥量達到最好的效果,避免藥物跑到治療區以外的正常組織衍生不必要的問題,也可免除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造成肝腎負擔,對於不喜歡或不能吃藥的朋友,局部注射治療仍有相當重要的價值。
※本診所為健保特約診所※
若您的親朋好友有任何骨科的問題,歡迎您前來 台中市 蔡依樽骨科診所:)
【台中市北屯區軍功路一段639號 (04)2436-6561】